芬爱友谊大桥:打算将俄舰队关进芬兰湾?和俄朝友谊大桥如出一辙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波罗的海这片区域一直以来都挺繁忙的。在17世纪之前,这儿主要是瑞典王国的地盘。像芬兰、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,还有圣彼得堡这些地方,都归瑞典王国管。
1721年,大北方战争打了21年后终于结束,彼得一世打败了瑞典,抢下了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还有圣彼得堡这块地方。他在这儿建起了新都城圣彼得堡,还搬了过去,把这儿当成了进攻波罗的海、盯着西欧的重要前哨。
所以,为了夸奖彼得一世的贡献,俄国就封他为“全俄罗斯皇帝”。从那以后,沙皇俄国就变成了俄罗斯帝国。
那时候,芬兰的一部分土地被沙俄抢占了。到了1809年,芬兰战争结束,瑞典王国又打了大败仗,只好把芬兰拱手让给了沙俄。从那以后,芬兰就成了沙俄手下的一个大公国。
1795年,俄国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那时候,三次跟其他国家一起分了波兰的地盘,抢到了好多土地,立陶宛也被他们收入囊中了。这样一来,俄国在波罗的海那边可威风了,整个芬兰湾几乎都成了他们的地界。
【沙俄崩盘后,俄国失去了芬兰。】
1917年,沙皇俄国垮台了,它那2288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,一下子变得支离破碎。那些以前被沙俄统治的民族,都急着要独立建国,自己单干了。
1917年,芬兰首先赢得了自由,开始自己发展。接着,1920年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、立陶宛也都宣布要自己闯了。这样一来,俄国在波罗的海边上的地盘几乎都丢了。除了圣彼得堡,别的地方都没保住。这也说明彼得大帝开创的事业结束了,它从波罗的海开始,也在波罗的海结束。
苏联成立后,也对波罗的海这块地方非常眼红。毕竟,俄国人一直以来都在到处找能通向大海的地方,不会因为换了一个政权,这种想法就变了。
所以二战一开始,苏联就赶紧动手,搞了个东方战线。说白了,就是拉上一群西边的小国家站队,让它们挡在苏联和德国中间,当个缓冲区。
1939年9月,苏联和德国又一次联手把波兰给分了。转眼到了11月,苏联又去打芬兰。可没想到,芬兰特别难啃,苏军死了伤了37万人,才好不容易让芬兰让出了一点点地方。
很明显,苏联没能战胜芬兰。毕竟,不只是俄国人擅长在冬天打仗。
1940年6月,苏军在芬兰碰了壁之后,转头就把波罗的海边上的三个国家——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给占领了。
这三个国家的人民,从沙俄那时候起就一直在反抗,但总是被镇压下去。他们好不容易独立了20年,结果又被苏联给吞并了。这肯定让他们心里很不痛快,所以反抗活动接连不断。可最后,那些反抗的人都消失了,他们才渐渐安静下来。
二战结束后,苏联战胜了德国,顺便拿回了原本属于普鲁士的重要城市柯尼斯堡,然后他们给这个地方改了个名,叫加里宁格勒。
这样一来,苏联虽然完全失去了芬兰,但却拿回了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国家,还额外得到了加里宁格勒。在波罗的海那边,苏联也还不算太亏。毕竟跟拿下芬兰相比,苏联更想往西欧那边发展。
【芬爱友谊大桥真建起来,那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,可就形同虚设了。】
芬兰和爱沙尼亚被芬兰湾隔开,挺有意思的是,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,还有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,都靠着芬兰湾。
所以,这两个国家之前就已经商量好了,打算在芬兰湾上建一座象征芬兰和爱沙尼亚友谊的大桥。
世界上好多国家都建有跨海大桥,咱们国家也建了不少,像港珠澳大桥、杭州湾大桥、泉州湾大桥这些。要说建这样的大桥,技术上咱们完全没问题。
但从全球视角来看,这座大桥可真是把俄罗斯得罪得不轻。
1991年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丢掉了波罗的海边上的三个国家,这样一来,除了圣彼得堡,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旁边就只剩下一块孤零零的土地——加里宁格勒了。
所以,俄国的三大主要海军力量里头的波罗的海舰队,主要就是驻扎在圣彼得堡和加里宁格勒这两个城市。
要是芬兰和爱沙尼亚联手建座跨海大桥,那就相当于直接把俄罗斯在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舰队,给堵在家门口出不去了。
另外,加里宁格勒这块俄国的“孤岛”,周围邻居都不大友好,处境已经挺尴尬了。当地人想去俄国其他地方,也就三条路可选。
首先,就是坐飞机。不过波罗的海那三个国家进了北约后,飞机得绕波罗的海一圈才能到圣彼得堡,要去莫斯科就更曲折了。其次,走陆路吧。加里宁格勒这块地儿孤零零的,想走陆路必须经过立陶宛。就算想先拐到白罗斯再去俄罗斯,也得看波兰的脸色。最后,坐船还算是个稳当又方便的选择,但要是芬爱友谊大桥建好了,坐船也就不那么方便了。这样一来,加里宁格勒那100多万俄罗斯人,想和俄罗斯本土好好联系上,可就更不容易了。
这其实不是最重要的,大桥一建好,波罗的海舰队可咋办呢?只要大桥的高度卡得合适,里面的军舰想出海,出不来;外面的军舰想进来,也进不来。基本上就等于废了。
这让我想到俄国的黑海舰队,他们也挺无奈的。因为土耳其海峡是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唯一出路,被土耳其控制着。所以俄国的黑海舰队只能在黑海里转悠,跟没出海差不多。
所以,要是那座桥真敢开建,俄罗斯说不定就敢采取行动。这种威胁,可比克里米亚和乌东那些事儿难对付多了,这也就是为啥芬兰这么多年一直没敢认真建这座桥。
但2023年芬兰一加入北约,情况就复杂多了。爱沙尼亚和芬兰现在都站在北约那边,俄罗斯要是想动武,可得好好考虑考虑,说不定最后还是得把这口气给憋回去。
【俄朝友谊大桥,和芬爱友谊大桥,如出一辙。】
说到这儿,想必很多人都开始同情俄罗斯了,可能还会觉得芬兰和爱沙尼亚有点过分,这不是存心给人找茬嘛?是坐飞机不够便捷,还是坐船不够惬意?非得要建那么一座桥干啥呢?
其实大家都错怪俄罗斯了,这类事情,俄罗斯以前就常做,甚至就在我们身边也发生过。
2014年,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后,为了更方便地跟那边联系,就建起了克里米亚大桥。这座桥可把乌克兰人惹恼了,因为这样一来,乌克兰在亚速海上的舰队就像是被关在了笼子里,动弹不得了。
咱们中国人想必都听说过苏朝友谊大桥的事儿。上世纪50年代,苏联为了往半岛那边送东西,就在图们江口建了这么一座桥。
那时候中苏关系挺好的,就像是在蜜月里一样,而且我们还得在半岛上提防着美国,所以修桥这事儿倒不是啥大问题。关键在于图们江这个出海口,它是我们东北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唯一的出海通道。要是专门在这儿修座桥,那就有点让人琢磨不透了。
建的这座铁路桥比较矮,离江面大概就10米高,别说大货轮了,就连小渔船都难以通过。就算是沙俄、苏联那时候,都说咱们有从图们江进出的权利,但现在因为这个矮桥,咱们也用不上那个出海口了。
日本海离珲春特别近,最近的地方只有15公里远。可惜啊,咱们国家最北边的两个省份,只能望着海风叹气,却再也到不了海边了。
自1960年苏联专家撤离后,中苏之间那长达11年的友好时期就算是结束了。从那以后,两国关系就一直紧张对立,他们肯定不会让你从这里进入日本海的。
1991年,苏联解体了,俄罗斯接手了它的大部分东西,其中就有这座苏朝友谊大桥,俄罗斯人后来把它的名字改成了俄朝友谊大桥。
以前可能是因为技术不行,但现在时代变了,技术发展得可快了。要是俄罗斯能让我们使用这个港口,他们就该跟咱们商量商量,把桥改建一下。钱嘛,我们来出也没关系,只要能从这里出海,怎么都划算。
结果他们根本就没打算修缮那座大桥,而且这么多年来,连出海口的泥巴都没动过一下。现在这儿啥船都出不去了。
【破解之法在哪里?】
说白了,要解决这个棘手问题,俄罗斯唯一的出路就是打赢这场仗,或者至少别输。要是输了,那就全完了,掉进无底深渊。要是赢了,那就好办了,还能让北约颤抖一下。
但现在的情况看来,俄国真是压力山大。他们想在国际上找几个靠得住的朋友帮把手,结果却发现这挺不容易的。
以前的小跟班亚美尼亚现在走上了不同的路,中亚的老大哈萨克斯坦也公开说不跟它一伙了。伊朗力量不够强,印度又是个不忠不义的家伙。你说说,俄罗斯现在还能信任谁呢?
要得到那个东方大国的帮忙,其实也不是没门儿。关键是要先动动手,把图们江出海口的泥巴给挖干净,再把横跨那儿的大桥拆掉,还有啊,得把外东北那块地方还给人家。这样一来,他们的支持肯定少不了。到时候,俄军没了后顾之忧,把北约给打趴下,也不是梦想。
东方的利益和西方的好处,总不能啥都想要吧?好事哪能全让你占了,这得自己好好琢磨琢磨。要是芬爱友谊大桥建成了,那时候可就晚了。要是芬兰湾真被封了,就算是彼得大帝活过来,恐怕也得急得掉眼泪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